“論其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實不應在其他貴重木材家具之下。”
眾所周知,明式家具從選材開始就注定不凡,質色絕美、價值昂貴的黃花梨和紫檀更是其中翹楚。
但若是僅以“姚黃魏紫”來評判明式家具的價值,未免顯得本末倒置,在能工巧匠手中,質性偏軟的木材同樣也是稍加利用就大放光彩的良材,我們今天要聊的櫸木,就是此中代表。
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將“櫸木”列在了【非硬性木材】的首位,詳細記述了其來歷:
櫸木屬榆科,常被簡寫作“椐”。它是造家具的良材,自古就被人重視,李時珍、方以智均有論及。據陳氏《分類學》謂,櫸屬學名Zelkova,產于江浙者為大葉櫸樹,別名“櫸榆”或“大葉榆”......木材堅致,色紋并美,用途極廣,頗為貴重。其老齡而木材帶赤色者,特名為血櫸云。
王世襄先生實地調查后還發現,“吳縣洞庭東、西山所見明式家具,多數為血櫸,有大花紋,層層如山巒重疊,蘇州木工稱之為寶塔紋”。
從木材特性上說,櫸木樹形高大,能提供豐厚的大料,便于制作功用不同的各類家具;雖有血櫸、黃櫸、白櫸之分,但幾種木色都可稱得上是清新淡雅;其清晰的紋理宛如寶塔層疊,又似水波興漾,這種雅致文秀的獨特韻味正與引領蘇式家具風潮的主要群體——蘇地文人雅士所追求的美學相契合。
櫸木品質優秀,廣泛出產于南方地區,對于富庶之地來說,櫸木的價格不算高昂,甚至可以說比較親民。如《云間據目抄》載:
“隆萬以來,雖奴隸快甲之家皆用細器。而徽之小木匠爭列肆于郡治中,即嫁裝雜器,俱屬之矣。紈绔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貴,凡床廚幾桌皆用花梨、癭木、烏木、相思木與黃楊木,極其貴巧,動費萬錢,亦俗之一靡也。”
櫸木家具上可登達官顯貴的大雅之堂,下可滿足黎民百姓的日常所需,還是文人士大夫私家園林中不可或缺的“雅具”,有著十分龐大的“群眾基礎”。
在這種形勢下,蘇式家具的制作者們可以說是挖空了心思鉆研如何制作更為出彩的櫸木家具,以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因為櫸木可以就地取材,許多木工匠人能直接用櫸木修煉技藝,在用櫸木制作家具時,也不必像使用名貴的硬木材料那樣“惜料如金”,而是盡情釋放想象力,用上各種大料,以凸顯大體量家具的典雅大氣。得益于櫸木家具的天然質性,任何風格的設計幾乎都能在櫸木家具上展現其獨特魅力。
王世襄先生還提到:因為北京匠人不知道“櫸木”這一名稱,多把櫸木家具稱為“南榆”,當時吳地的櫸木家具造型和構法幾乎與黃花梨、鸂鶒木等硬木家具無差,流傳于民間的也頗有稚拙可愛之氣,所以很受老匠師和明式家具愛好者重視。
他甚至盛贊櫸木家具:“論其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實不應在其他貴重木材家具之下”。
事實上,在黃花梨、紫檀等珍貴硬木材料進入中原地區被廣泛應用到家具制作中以前,蘇式家具一直都是以櫸木為首選,甚至有“無櫸不成具”一說,民間百姓對櫸木家具的熱愛一直延續到了民國時期,直到櫸木被國家定為二級保護物種。
民國 櫸木嵌老花梨卷草紋八仙桌 研習社藏品
據考證,櫸木家具的使用歷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即便是在外來硬木材料大放異彩的明清時期,櫸木仍然是南方地區家具的主要用材。
可見,櫸木的使用歷史是囊括、甚至超越明式家具歷史的,在明式家具尚在源起的時期,在明式家具初具雛形的時期,在明式家具已然被埋沒的時期,櫸木家具都始終保持著自己綿長的生命力,它承載了家具工藝近千年的變革,還將宋時風韻傳承到了明清。
明 櫸木翹頭案 故宮博物院藏
- END -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