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家具研習社 |
其實,孫悟空家用的也是石家具
中國古代工匠在傳統家具的材質上已經做了廣泛的探索,不談豐富多樣的裝飾藝術,僅針對家具主骨來說,他們就已經嘗試過了青銅、木材、玉石、竹藤等等材料。
木材能居于主位,一基于它的實用質性,二則是因為它意象內涵與精神文化的深度契合,但我們也要明白,以其他材質制作的家具,亦是不可或缺的,在特定情境下,它們甚至能發揮得比木家具更為出色。
石制家具就是其中具有典型性的代表。在實際生活中,純粹的石制家具主要被運用于兩大方面,一是露天園林,一是墓中殉葬。
露天園林中的家具布設更追求實用性,露天意味著容易受風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這對家具的耐久度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天生堅硬的石在這一領域可謂是遙遙領先,畢竟在野外“櫛風沐雨”,是它們天生便具備的本領。
隨著園林藝術的發展,到造園之風盛行的明清時期,園林中的石制家具已經有了比較完備且成熟的制式系統,石桌、石案、石墩、石幾、石匾、花臺、石凳等等石家具的大體形制和構造也固定下來。
成為園林布設一部分的石家具也很有自己的風格,它們更多地是以簡單的基礎造型出現,身上也很少帶繁縟復雜的紋樣,主打的就是一個素凈少工,天然淳樸。
明 謝環 鎮江本《杏園雅集圖》(局部)
明 仇英《園林清課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并非是因為石材堅硬難以雕刻,事實上,中國古代的石雕藝術起源古老,發展迅速,超高難度的摩崖石刻也不在話下,各類大型建筑無不展現著石雕工藝的高超與精妙。
會傾向于選擇這種風格的石制家具,其實是出于一種讓其能更完美融入自然風光的藝術考慮。
正如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講解園林中植竹之道時,特別提到竹與石臺石凳最是配合——“竹下不留纖塵片葉,可席地而坐,或留石臺石凳之屬”。
明 呂紀呂文英《竹院壽集圖》 故宮博物院藏
從古代繪畫和現存實物來看,在眾多石制家具中,鼓墩的裝飾性相對較強,比如《竹院品古圖》右上角配合石方桌使用的鼓墩,就明顯可以看出面沿下方和墩底上方細密的裝飾紋樣。
明 仇英《竹院品古圖》 故宮博物院藏
明 石雕仿竹連環紋鼓墩
盛放盆景等器物的臺座也是園林石制家具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類,許多時候文人雅士甚至會直接使用原石的天然形貌,來欣賞這種崎嶇迭折的獨特美感。
經過精心設計和雕琢的臺座也很受歡迎,在描繪宮廷生活的畫卷中,一個臺座便能幫助我們透視貴族生活的華貴奢靡。
清 陳枚《月曼清游圖·重陽賞菊》 故宮博物院藏
明 仇英《漢宮春曉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精雕細琢的石制家具自然也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但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即便是帶有繁縟雕刻的石制家具,石頭本身的灰白皮殼和沉厚質地也能壓下裝飾的浮華之氣,形成一種內斂雋永的獨特魅力。
墓中殉葬選用石家具,也是看中了它超乎尋常的耐久度,雖然墓中不需受風雨侵蝕,但家具還要面對時間的難題。在時間面前,幾乎所有物質都會逐漸腐朽,最終化為塵灰,但石頭的崩碎瓦解,總會比其他材質慢上一些。
在墓里隨葬石質家具,其實也是借石頭高耐久度的天然質性來寄托人們對永生不腐的期盼和追尋。在明十三陵萬歷皇帝的定陵中,我們就能看到用漢白玉打造的寶座,而非帝王肖像畫中金漆耀目的龍椅寶座。
明 明神宗坐像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故而,除了家具之外,陵墓中往往還有許多以石材打造的物品,比如明十三陵明樓前用的就是以石材打造的五供(即一只香爐、一對燭臺和一對花觚的經典供奉用品組合)。
在以上兩種情況中,石家具多作為單件或組合形式出現,全然用石打造的房屋則更多被視為一種山野居所的特殊情況,比如《西游記》中的水簾洞洞天,從外到內都是全石打造的家當——“橋邊有花有樹,乃是一座石房。房內有石鍋、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
除了兩大主要用途之外,石制家具還有一些偏門妙用,比如與茶道配合,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講到“小室”陳設時,就特別提到此種用途:“別設石小幾一,以置茗甌茶具。”
明 陳洪綬《飲茶圖》 香港藝術館藏
石家具還是古人消夏避暑的一大法寶,據說漢代皇家避暑房里的家具就是用玉石打造,如《三輔黃圖》“清涼殿”載:“以畫石為床,文如錦,紫琉璃帳,以紫玉為盤,如屈龍,皆用雜寶飾之”、“又以玉晶為盤,貯冰于膝前,玉晶與冰相潔”。
不過也正如《遵生八箋》中記載的那樣:“日色曬熱石上凳上,不可便坐”,暑熱天氣里的露天石凳,可不一定是納涼的好地方。
- END -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