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家具舊曾諳
明清時期,以蘇州為核心的江南地區經濟蓬勃發展,甚至是全國最為突出的賦稅錢糧重地和商品生產加工中心。
自明代中葉起,江南地區開始興起以優質硬木為材料的“細木家具”,這種用料考究、簡潔流暢的家具以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濃郁的雅致美感迅速風行全國,其實,它也就是我們后來所稱的明式家具。
了解明代家具,離不開對現存實物的分析和解讀,這些實物或被悉心儲藏于宮廷,或流落民間登堂入室,但要確定其具體年代,并非易事。
但若是從已發掘的明代墓葬中尋找家具,自然可以大大地避免這一問題,也能將明代家具研究進一步細化。今天,研習社擇選了幾座江南地區的明代墓葬,帶大家一同欣賞欣賞當時的家具風貌。
1
江南明墓 / 蘇州虎丘王錫爵墓
1966年,蘇州市博物館在蘇州虎丘清理發掘了明代官員王錫爵夫婦合葬墓。
王錫爵卒于萬歷三十八年(公元1611年),是嘉靖四十一年的會試第一、廷試榜眼,曾官至內閣首輔,故而墓葬等級頗高。
王錫爵墓規模大、隨葬品多達一百余件。男槨上的陳設更是十分整齊,正中設木供桌,以供奉神座、擺放祭器;左側放云頭木衣架,上面還掛著綢衣等物;右側放云頭六腳木盆架,還有奩盒。
桌椅后面則是一張前廊后床式的木拔步床模型,長39.5厘米、寬28.2厘米、高42厘米,頂架下方裝板開魚門洞,圍欄均作卍字形,造型復雜,裝飾豐富,實為難得。
明 木拔步床模型 江蘇蘇州王錫爵墓出土
這一組木家具模型也是王錫爵墓中最為別致的隨葬品,雖然都只是模型尺寸,但榫卯精巧,結構穩定,造型和比例還原了真實的明代家具,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這套家具模型現藏于蘇州博物館,每每有人經過,總不免感嘆古人依靠雙手制作出的“手辦”,竟比現代工業機器生產出的更為精美巧妙。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張名片,這組家具模型還在《國家寶藏》第三季中驚艷亮相。
2
江南明墓 / 常州花園底白氏家族墓
2013年,相關單位對常州白氏家族墓群進行了搶救性清理和發掘,十座墓葬形制統一、排列有序,出土了一大批珍貴文物,是研究明代中晚期喪葬習俗、工藝美術等等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在眾多隨葬品中,與家具有關的隨葬品竟然是錫器,其中包括兩件供桌、一件盆架、一件盆巾架和一件衣架。
因為是明器,這些隨葬錫器家具的尺寸也并不大,其中一件供桌僅長22.4厘米、寬16.2厘米。造型是經典的四腳方桌,桌面向下卷沿,四腳則用錫皮卷成圓筒狀。
盆架則是以直錫桿焊接而成,十字交叉骨架,四腳包有錫皮;盆巾架制作工藝類似,不過下層為六腳盆架,上層為巾架,巾架搭腦略彎曲,兩端出頭,飾龍形紋;
從左到右依次為盆架、盆巾架、衣架與衣架站牙
衣架最為精美,以直錫桿、錫片焊接而成,左右兩根立柱立于錫桿之上,立柱前后用站牙抵夾,站牙為朵云形,托有刻“日”、“月”字的圓盤;中部框檔焊接錫片,拼接留出二菱形空缺;上部搭腦兩端出頭。
3
江南明墓 / 江陰縣明墓
江陰縣明墓發掘于1972年,因損壞嚴重,僅收集到部分文物。幸運的是,墓中出土了一合墓志,根據志文可知墓主人名夏彝,卒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
這座墓葬中與家具相關的隨葬品也很特別,是一對戧金漆盒,保存狀況相對良好,還帶“乙酉年工夫造”款,“工夫造”表制作工細。
因保存狀況相對良好,兩件漆盒蓋面上戧刻的圖景清晰可見。兩幅圖主題相同,均為庭園侍女圖,但在布景上略有差別。
一副圖的書案上攤開書卷,仕女坐于案旁高背椅上,執筆欲寫。左右兩邊各立一侍女,手捧文房用具。
另一幅書案上放的是棋盤,仕女手拿一扇,似乎要開始下棋。左右侍立的侍女手中捧的不再是文房用具,而是棋盒和果盤。
4
江南明墓 / 南京英臺寺山金英墓
南京西善橋附近據說是一塊風水寶地,三國時期就已經被作為皇家陵園,考古學者在這附近發掘出了不少規格較高的大型墓葬。
附近有一處近四十米高的小山,因山上有一座英臺寺,名金臺寺山。村民們發現山上有一塊地方寸草不生,無論如何開墾種植都得不到收成,后來更是在取土過程中挖出了青磚,考古隊才確定這里有一座磚墓。
根據墓中的墓志銘確定墓主人為明代司禮監太監金英,他山金英墓的發掘說起來有些奇妙,村民們發現英臺寺山墓主人金英是一名宦官,還是因戰爭進宮的越南人。
金英曾經權勢煊赫,又因犯事險些被處死,景泰帝顧念其過往貢獻,“命往南京安處,以就悠閑”,所以才葬在南京。
金英墓規格頗高,甚至存在只有帝陵、藩王墓葬才有的一些特點,這也是明代宦官墓普遍存在的僭越現象。
鄭和墓
金英墓中與家具有關的隨葬品與白氏家族墓類似,都是錫器盆架,曲腳纖長姣美,整體輕盈玲瓏,還可折疊。
- END -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