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明清家具研習社
家具恒久遠,經典永流傳
上海博物館藏
明黃花梨五足內卷霸王棖圓香幾
SIZE:面徑47.2厘米、高85.5厘米
陳夢家舊藏
▼
王世襄先生在《懷念夢家》一文中寫道:
夢家買到一具明黃花梨五足圓香幾,我愛極了。我說:“你多少錢買的,加十倍讓給我。”抱起來想奪門而出。夢家說:“加一百倍也不行!”被他迎門攔住。
兩位收藏界大師為一具香幾你爭我搶(自然也是鬧著玩),夢家甚至做老雞護小雞狀,該是多么可愛啊!
明黃花梨五足內卷霸王棖圓香幾
五足內卷香幾,備受王世襄先生珍愛。先生曾在《明式家具研究》中解讀這件五足圓香幾:
此香幾在束腰以下,仍用插肩榫結構使牙腿結合,與鼓腿彭牙式無異。
但肩部及腿子表面平坦,沿著邊緣起陽線,順腿而下,十分醒目。
腿子自肩部以下向外鼓出后,直至下端,始向內卷轉,落在托泥上。
因而整體造型如一大木瓜,和一般的三彎腿香幾大異。
它不僅在香幾中是變體,在其他家具中也罕見,只有清代小型文玩的臺座,有時會采用近似的造法。
幾足原來都有霸王棖,脫散后未在再安配而將榫眼堵沒,痕跡猶在。
香幾因有托泥,故并不需要霸王棖來加固。有了反而破壞圓婉簡潔的造型。霸王棖脫落而未再補配,可能是出于上述原因。
香幾的流傳的實物與其它類家具比起來是非常少的,硬木和大漆的尚有幾件,柴木類的實物甚少,香幾本不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之物,為陳舍器,比桌椅、床榻、庋置具等存世量要少的多,可以說件件都是珍品。
明 紅漆嵌琺瑯面梅花式香幾
明 黑漆嵌螺鈿龍戲珠紋香幾
在明代圖畫中時常可以看到香幾。富貴之家,或置廳堂,上陳爐鼎,焚蘭煴麝;或置中庭,夜色將闌,仕女就之祈神乞巧。道宮佛殿,也設香幾,焚香之外,兼放法器。
因它并不時常搬動,又為了和高大的廟宇、佛座配稱,故比家庭所用的香幾要重拙一些,造工也復雜一些。就是家庭使用的,其大小形式,《魯班經匠家鏡》也說:“要看人家屋大小若何而定。”
“瓷器怕方,木器怕圓”,王世襄一直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將泥土塑成挺拔的“方”不容易,用木頭造出渾潤的“圓”也是件難事。
晚明 黃花梨高束腰方香幾
明末 黃花梨四足束腰癭木面帶托泥長方香幾
各種家具都是方形的比圓形的省工省料,因而多作方形。獨有香幾,從畫例及實物來看,圓形的卻比方形的多,這和香幾的用法有關。
因為香幾不論放在室內或室外,總宜四無依傍,居中設置。因此它的形制,適宜用面面觀看皆宜的圓形結體,于是圓形便成了香幾的常見形式。
明萬歷 紅漆灑螺鈿嵌琺瑯面五足香幾
古時工匠用的方法很巧妙,他們先用攢框裝板,在香幾表面制造出扁平柔軟的“攔水線”。在塑形時,使香幾面板底端微微翹起,使其中的牙板自然膨出,在邊緣形成凸出的陽線。
這件黃花梨五腿香幾造型主旋律是曲線,腿柔美而富于彈性,與圓形托泥相連,托泥下有矮足五個,使香幾獲得穩定感,給人以騰升和張力十足的視覺美,從各個角度看,都十分完美。
至于焚香禱祝時,幾上香爐香煙冉冉升起,游移繚繞,修長的幾腿更與煙跡取得呼應,疏透的空間,是工匠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積累才能造出來的,這對環境的靜謐和焚香者的虔誠都起到渲染和烘托的作用。
這一點正是古代工匠們把功能與造型緊密結合起來的成功案例。
明 黃花梨三足圓香幾
香幾的身影在中國人生活中無處不在。
焚香讀書、焚香靜坐、焚香彈琴、焚香聽雨、焚香拜月、焚香祈福,凡此種種,總之香是人心的明月,是幸福吉祥和清靜逍遙的信使。
香幾通常較高,即便放在榻上的矮香幾,看起來必定是“修長型”,這也與焚香有關。
焚香適宜于高處,這樣有岸然和清虛姿態,若是在低矮地方焚香,只跟點蚊香差不多,暴殄天物之余,也少了許多意趣。
香幾比較流行于明清時期。陳繼儒說:
凈一室,置一幾,陳幾種快意書,放一本舊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揮塵。
又說:
半窗一幾,遠興閑思,天地何其寥闊也。
眉公自稱“山人”,于世事了無掛懷,他經常焚香宴坐,那亭亭玉立的香幾一具,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
香幾是明式家具中對造型要求最高的一個品種。明式家具看起來很簡單,不過就是幾條腿一個面,但是細節要拿捏準了是非常難的。
最重要的是神韻,所謂增一分則嫌長,減一分則嫌短。比如說香幾的牙板那道下垂的曲線,我們管它叫“垂膛肚”。這個曲線看起來不難,但要順足而下、貫通一氣,絕非易事。
此器通體渾厚圓潤,看不到一處生硬的直線,雖器型碩大、用料厚重,卻絲毫不失柔美儒雅,“外柔內剛”、“藏而不露”,或許正是此器所蘊含的精神內涵。
- END -
往期回顧
聲明:公眾號文章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搜集,由于網絡素材來源不明,除公眾號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后臺授權。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