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第二年,聯合國一屆一次會議在倫敦舉行。此時國內國共兩黨已進入僵持階段,內戰一觸即發。
而遠在美國的紐約,一個美國人正在部署著他在旅華期間收購來的“戰利品”,將舉辦一場關于中國家具的展覽,這是我們現在能查到的全世界最早的中國家具展。
這一年,我們還生活在民國35年,即公元1946年。
1946年的2月,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在喬治·蓋茨的直接策展指導下,開設涵蓋中國明清兩代的家具展覽。
展覽內容主要源自喬治·蓋茨及其友人旅華期間購買并運輸回國的一批珍貴的家具,集中展示了他自己的35件藏品,展期從1946年2月21日至3月31日,達一月之久。
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展覽,展出的藏品包括可拆卸桌面的黃花梨棋桌、悶戶櫥、供案、炕桌、杌凳、圈椅、南官帽椅等等。
誰都不敢想象,這樣的展覽發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捷足先登的外國人已經開始在西方社會接受并開始宣傳中國的家具了。
中國家具展,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
1946年2月21日~3月31日
喬治·諾伯特·凱茨(George N. Kates)是美國人,1895年生于美國辛辛那提,1947年初,喬治·凱茨就職于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擔任東方藝術部主任這個職務有兩年之久。
而早在1933年開始,喬治·蓋茨曾留居中國,直到珍珠港事件爆發前,才回到美國。
1943~1945年,他再次來到中國,在這七年多的時間里,他掌握了流利的中文口語與寫作能力,得以以更深入的視角觀察中國的生活,也為其日后的策展及著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喬治·諾伯特·凱茨(George N. Kates)在他的波士頓公寓內
1968年12月
1948年,喬治·蓋茨撰寫的《中國家用家具》(Chinese Household Furniture)一書出版,共收錄112件中國家具圖錄,對其尺寸、材質、年代等情況進行詳細描述。
這是中國家具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此時距離古斯塔夫·艾克的《中國花梨家具圖考》也僅僅4年之久。
《Chinese Household Furniture》
中譯《中國家用家具》,喬治·蓋茨著,1948年
喬治·凱特特別說明該書所記錄的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生活在北京的西方人主要是美國人所收藏的硬木家具,而且還特別強調這些收藏大都是那種具有文人品味的、精致而簡潔的家具。
喬治·蓋茨著《中國家用家具》內頁
值得稱道的是,喬治·凱茨憑借自己多年來對中國的了解,自己親自執筆撰寫展覽介紹,他深情地描述這些文物和創造它們的中國的工匠,他憑借在北京生活的記憶和自己受到的充實的審美教育,來探究這些藝術品產生背后的人文環境。
“在所有各個門類的中國藝術品中,最后一個為西方公眾所贊賞的就是中國家具。迄今為止(1946年前,研習君注),在美國的博物館一直沒有一場完全致力于中國家具的展覽,除了非硬木制作的漆木家具之外,由任何語言甚至包括中文編寫的中國家具出版物,也是無處可尋。”
1946年由喬治·凱茨策劃的
布魯克林博物館中國家具展覽現場
“窮盡我們對中國藝術的所有認知,這方面對于我們來說還是很難解釋的一片空白。”喬治·凱茨說道。
把這種空白建立起聯系,首先來自商人,他們對微妙的品味并沒有很大的興趣。他們想要的主要是“古玩”——從那神話般的土地帶回來的各種奇珍異寶,一旦中國人發現他們的需求是什么時,還是肯予以通融的。
“很多在美國的房子中仍珍藏這諸如廣東瓷器或漆器桌子之類的中國器物,就是那個快船時代帶回來的。這些什物通通可以被存放于一艘帆船中,并帶回了家。”
1946年由喬治·凱茨策劃的
布魯克林博物館中國家具展覽現場
不論中西方,宮廷的家具被認為是不計工本和精心篩選的,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并不代表典型的最好的品位。
對于某些宮廷用具體現的高超技巧,其中許多的“貢品”,來自于各地的精工細作所蘊涵著特別的設計,以最大限度地表現出工藝之高超完美——只為展示而不顧使用,只為嘩眾取寵而不考慮日常的生活。
幾個世紀以來,幾乎無人察覺到,種類繁多的家具,都是聽命于房子主人的那種尊嚴,為一個受過教育和藝術熏陶的特定人群的需求而服務。
而另外一種回歸合理的實用的設計,有時幾乎簡潔得令人吃驚——充滿了有價值的提示和影響西方世界我們今天的生活——只有在我們這一代已然到來,我們自己才從維多利亞時代那些壞品味中的清醒過來,才發現那些從東方進口的“柚木雕花”,以各種圖案充斥著富貴氣息。
本次展覽是喬治·凱茨先生在北京長期居住所獲藏品的一次集中展示。它代表了一種更加回歸正常品味的選擇,大部分是拋光的硬木家具。
雖然許多人更多地青睞于在私人公寓陳設紫禁城的家具,它們并不能代表全部的價值取向,在以前的老傳統減弱之前,在北京私人住宅里你會發現更加地道更原汁原味的家具。
“它們把我們帶入崇敬和清醒的氣氛,這是針鋒相對于迄今西方公眾所認識的那個華而不實的明、清兩代,我們必須重建我們所了解的中國。”
為了幫助人們明晰那在一定范圍內發展極為緩慢并很難辨別的時代風格的變化,布魯克林博物館選取了同時代的木刻版畫作為參考。
線條清晰的版畫,來自明清同時代故事筆記的場景的插圖,可以代表類似的家具陳設。放大的版畫展版,作為家具實物的背景,應該可以更好地逐步形成清晰的時間演變的脈絡。
這種在空間中懸掛古代木刻版畫的展陳方式,在近些年的國內市場十分的流行,尤其是在各大拍賣的預展現場,已然成為一條萬能的布展方式。
但是當看過布魯克林博物館的布展之后,即使是黑白照片,依舊能感覺到那種家具散發的古老溫度,誰能想見,這可是一場70多年的家具展。
在喬治·凱茨先生就任兩年后,還是在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他舉辦了第二個這樣的展覽——中國金屬器物展(1949年2月11日至4月17日)。
不同的是,這次增加了中國的金屬配件,他挑選了包括銅鎖,鉸鏈,和家具上使用的拋光的銅活,以及其他家用的日用品系,如手爐、水壺、托盤、和燭臺等等。
這些小物件不僅顯示了中國的偉大的金屬加工工藝,而且也表明中國設計形成了一個非常獨立而完整的體系。
一個典型的中國人的房間,金屬器物使用的豐富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家具上锃亮的銅鎖和鉸鏈,箱匣上拋光的銅活,全黃銅的煤球爐子、手爐、炭盆、鍋、壺、盤、罐、盆,形狀各異,金屬材質也各有不同。
這次展覽共展出了超過150件各種不同的金屬制品,中國生產的具代表性的黃銅、銅、各種鉛錫合金、青銅,這些金屬制品都是用于住宅用途。
明代《天工開物》木版畫
鉛錫合金,會進一步模壓或陰刻,刻有銘文或其他豐富的設計圖案,或經過錘打,產生多種表面效果。
鑲嵌上其他金屬也常常出現,在中國通常存在許多工藝技術,中國人會享受其中,樂此不疲。
一件一件展品,將這些即將消失的活生生的日常生活呈現在我們面前。
今天的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
- END -
參考文獻
布魯克林博物館通報,VII:5,1946年2月
布魯克林博物館通報,X:3,1949年春
寶典
聲明:公眾號文章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搜集,由于網絡素材來源不明,除公眾號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后臺授權。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