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正大“家有仙器”公益鑒寶活動已逾一月,江寧路1號樓下熙攘盛況猶在,有很多收藏愛好者與家中有寶的朋友不斷咨詢南京正大拍賣何時再舉辦公益鑒寶的活動。正大拍賣致力于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傳承,特邀南京博物院專家組為廣大市民、藏友、愛好者提供無償的鑒定評析,反響熱烈,也從民間發掘到了許多珍寶,也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厚愛。5月28日-30日春季拍賣會預展也歡迎眾多藏友前來觀賞。民間收藏熱情高漲,慧眼識珠的藏友也越來越多,很多人苦于沒有辦法通過正確的渠道認識了解自己的藏品,南京正大拍賣決定公益鑒寶活動將持續舉辦下去,這也是正大拍賣“藝術融入生活”,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好詮釋。
清 黃花梨繡櫥
在南京正大拍賣“家有仙器”公益鑒寶活動中出現的金絲楠木頂箱大柜,一出場就震驚了所有人,也讓正大拍賣的專家頗為贊嘆,在民間能存世如此體量、保存如此完整的頂箱大柜實屬難得,也引起了南京正大拍賣專家組的興趣,決定對此物進一步考證。
頂箱柜多是方角柜上加之箱體,故名,如是成對,亦稱“大四件柜”。此柜高約三米,寬約一米六,體量巨大,外框光素,門心雕飾繁復,夔龍紋、博古紋、獠牙獸首,寓意吉祥,多福多壽,霸氣威嚴。圖案雕刻刀法犀利,翻轉變化,極顯功力。柜門面葉鏨刻龍紋,顯示為皇家貴胄家物。經南京正大專家組及故宮博物院專家鑒定,此件金絲楠木雕博古紋頂箱大柜乃是清中期所制,約為清乾隆至清道光年間,此柜是典型的京作家具,故宮博物院寧壽宮中尚陳列有類似款式頂箱柜,并與故宮庫房中乾隆皇帝兒媳鈕祜祿氏其中一件嫁妝極為相似,可能為之成對。
楠木是我國土生土長的林木,性格溫順,氣味芬芳,耐腐耐用,是古代建筑、裝飾和家具的上好材料,時至今日,人們對楠木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尤其是楨楠屬的楠木,上下金絲浮動,因此被冠以“金絲楠”的名稱。此類家具因古時宗族觀念重,有大量宗祠建筑得以保存,其中擺放的家具也得以遺存。
楠木木紋順直,古時常有大材,木性穩定,是上佳的建筑用材,尤其是大型宮殿的柱梁用材。紫禁城明初修建時,多以楠木為材,可惜久經歲月,天災人禍,不斷的修復或是重建,已經很難看到當年大量使用楠木的盛況。紫禁城左畔的太廟前殿,雖然在清朝時期有所修繕,但主要構件仍然是明代嘉靖時所制,數十根楠木庭柱高逾十三米,直徑皆在一米二以上,均為整梁一木,部分木質已經結瘤為癭,紋路優美,似流水似山川。時至康熙時期楠木大料已日見稀少,地方官員竭力采辦也力不從心,至此宮廷建筑用材改為杉木、松木。
清 黃花梨素工提籃
此件金絲楠木雕博古紋頂箱柜將亮相南京正大拍賣春季拍賣會,起拍價高達數百萬元,難能可貴的是此件珍品乃是自民間征集而來,此外在鑒寶活動中還有許多珍寶被南京正大拍賣收錄于今年5月31日的春季拍賣中,例如明代祭藍釉蓋罐、清乾隆祭藍釉描金碗、清代黃花梨素工提籃、清代黃花梨繡櫥、清代白玉蓮花佛缽、明代黃花梨筆筒等幾十件民間珍寶。可見民間藏友們所收藏的許多藝術品都達到了拍場要求,還是有很多民間珍寶有待發掘,這也是南京正大將繼續舉辦公益鑒寶活動的原因之一。同時正大拍賣也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關注收藏,關注中國傳統文化。
如今中國傳統藝術品拍賣及收藏市場異常火爆,已經不能再以單純的“盛世收藏”來形容,而是更多的體現出一個民族對于自己文化的認同與尊重。收藏者對當今世界發展的理性思考,以及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越性深切感受,對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將收藏轉向更具內涵的層面。
及至近代,如不是涌現大量收藏大家,中國很多國寶及珍貴藝術品恐怕擺脫不掉或流散海外或毀于動亂的命運。正是有如此之多的收藏者,才能使我們及后人有幸目睹書中、畫上及故事中才出現的藝術瑰寶。
在此南京正大拍賣也希望給予眾多收藏愛好者們一些建議。想要玩收藏,首先需要了解您感興趣的藝術品的發展史。了解此類藝術品經過時代的不斷變遷、演化、發展,在獨特時代背景下具有的特征。其次,收藏貴在真實。這是收藏愛好者應具備的最基本的態度,不受利益驅使,不要嘩眾取寵,不要葉公好龍,有所愛有所藏。切不可被賣家或中間人的情緒所感染,多去博物館、藝術館看真東西,練就眼力,真正的藝術品從做工、材質到歷史積淀、文化映射都大大有別于后仿之作,每個細節都將體現其不凡之處,之后再去古玩市場比較一下。第三,對于收藏者來說切忌不能按圖索驥,越是像在博物館中見過的東西越是應該小心,在提高眼力的同時,也可以看一些有關收藏的書,看看專家、學者是如何鑒別的,有時一個小小的竅門就能讓您慧眼識珠。之后,在累積一定的知識,看過不少真東西之后,要相信自己的“第一眼”,一件真正的寶貝,用行內話來說第一眼看的就是“氣息”。真假看一眼,這是收藏過程的時間積累和經驗總結,很多時候建立在“交學費”的基礎上,細節決定真偽,看的多了,積累的多了,才能少交“學費”,練就一眼看穿的好眼力。收藏愛好者們多來參加正大拍賣的公益鑒寶,借專家一雙慧眼也是不錯的選擇。最后,收藏應當是對美的追求,一件藝術品首先要符合的就是收藏者的審美觀,人趨于美,而向往之,就是收藏最好的內心寫照。收藏亦是一份社會責任,每一件藝術品背后都代表著那個時代,她們都是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折射出歷史文化的光輝,濃郁的藝術氣息,歷史文化的變革和遷移,收藏的本質是對美的追求,同時也是對文化的認同與尊重。一如殿前花,嬌過,艷過;閃現一瞬。一如風塵碑,淋過,濕過;灼照永恒。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